TOT癌症照護關懷網
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 TOT
    • TOT 遠景
    • TOT 價值
    • TTY/TOT 研發中心
    • 我們的工廠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疾病介紹
    • 乳癌
    • 胃癌
    • 卵巢癌
    • 胰臟癌
    • 大腸直腸癌
    • 多發性骨髓瘤
  • TOT 公益
    • 2016.07.31 守護台灣年-嘉義
    • 2016.08.27 守護台灣年-台南
    • 2016.09.24 守護台灣年-新北 Part.I
    • 2016.10.28 讓愛延續 二手義賣園遊會
    • 2016.12.03 & 12.10 守護台灣年-屏東
    • 2016.12.09 守護台灣年-宜蘭
    • 2016.12.17 守護台灣年-新北 Part.II
  • 元氣館APP
Home
|
2022
|
3 月
|
7
|
最新消息
|
2022.03.03【有影】乳癌在台灣驚現「防不勝防、年輕化」兩警訊   化療救命之前先得顧心臟

2022.03.03【有影】乳癌在台灣驚現「防不勝防、年輕化」兩警訊   化療救命之前先得顧心臟

2022-03-07 by jefff 最新消息
▲乳癌在台灣出現「防不勝防、年輕化」兩大警訊,年逾45歲就得當心。(CNEWS資料照)

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,乳癌連續第17年高居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,每年有超過1.4萬名新增乳癌患者,但可別以為沒有家族遺傳、沒有荷爾蒙異常等危險因子,就能高枕無憂!高雄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世和提醒,國內觀察發現,乳癌在台灣女性身上已出現「防不勝防、年輕化」兩大警訊,大部分身上找不到危險因子,且發病越來越早。更重要是,對抗乳癌多靠化療保命,卻有潛在心臟毒性風險,選擇治療藥物的第一步還得先護「心」。

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比例,近20年來有越來越高趨勢,不但在每一年的癌症登記報告上,高居發生率第一位,最新資料更顯示,50歲以下占比已達3分之1,呼應王世和口中的年輕化。

王世和表示,很多人以為年紀輕輕罹患乳癌的機率很低,可事實是,隨著外在環境的轉變、汙染的發生以及生活習慣改變,國內有更多的年輕人確診,只要超過45歲以後,就落入乳癌發生的高危險群,及早接受預防性篩檢,相當重要。

這全因乳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,若忽略了目前最具醫學實證,可有效提早發現、改善預後,且政府還有免費補助(年齡介於45至70歲或40至44歲二等親曾有乳癌家族史之婦女,每二年可接受一次免費乳房攝影)的定期「乳房X光攝影」,直接影響的是發現後的存活率。

王世和說,只要是透過篩檢發現者,期別多為零期或第一期,治療效果非常好;若等到自己都摸得到腫塊、凹陷、異樣分泌物等臨床症狀才就診,已是第二、三期起跳, 效果就沒早期這麼好,5年存活率從高達9成以上,一口氣掉至不到3成!

乳癌的高危險群,一般歸納有7點:家族有乳癌病史、一側乳房得過乳癌、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、生第一胎時間在30歲之後或未生過孩子、未曾餵過母奶、初經早或停經晚、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。但若以為身上找不到這些危險因子就跟乳癌扯不上關係,就大錯特錯了。

王世和強調,有上述危險因子的人,罹患乳癌的危險性只是相對一般人稍高而已,實務發現,國內乳癌患者大部分都沒有危險因子,一般女性還是必須時刻留意乳房健康,不能輕忽無形的威脅。

一旦確診乳癌,王世和指出,目前常用包括手術、放射線治療、化學治療,另外依照不同亞型的乳癌可能會再加上荷爾蒙治療、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等。其中化療是乳癌常用主流之一,需注意的地方也不少。

王世和說,從化療、標靶到放射治療,藥物都有帶來心臟毒性的風險,尤其是接受高劑量的病人,風險甚至可能持續數十年,透過監測及事先的注意,目前心臟功能受損比例約一成,也可以選擇一些新型藥物搭配,減少治療的疑慮,他舉例,相較傳統的小紅莓,現還有新型的微脂體小紅莓可選擇,透過把毒性高的藥物包覆在微脂體中,增加藥物在血液中循環的時間及在腫瘤組織的濃度外,還因為藥物被包裹在微脂體內,也可減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,少掉噁心、掉髮等副作用,同時可降低對心臟毒性。

疫情期間,還有不少乳癌患者疑惑,接受化療能不能同時打疫苗?王世和要大家放心,化療跟新冠疫苗沒有衝突,該打就打,只要隔間一周以上就可以安心接種,想更謹慎的人,也可在接種前先驗血檢查白血球、血小板數值,好更放心,但兩者沒有衝突,沒有影響,不會減損化療效果也不會增加打疫苗的副作用。

照片來源:CNEWS資料照

2022.01.07【有影】卵巢癌化療一定掉頭髮? 婦癌名醫「顛覆」你的舊觀念
2022.06.17 國人強忍癌痛 逾1成病患用藥未隨疼痛調整
jefff
jefff

Related Posts

  • 2022.11.24【有影】安寧不是放棄治療、等死!   「拒絕疼痛」安寧也可居家做
    ▲醫師強調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
    2022-11-28
  • 2022.10.11 癌友怕嗎啡成癮、疼痛是病情惡化?專家打破癌症疼痛迷思!
    疼痛是癌症病人中最常面對的嚴重
    2022-10-14
  • 2022.10.11 癌友別忍痛 台癌攜東洋辦衛教講座
    台灣癌症基金會和台灣東洋7日舉
    2022-10-11
  • 2022.08.19【講座訊息】 戰勝癌症系列講座「疼息照護,從心出發」開放報名中!
    抗癌過程中,病患常有突發性癌症
    2022-08-19
TOT癌症照護關懷網 © 2025.